河南日报:擦亮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周师名片”

作者:发布时间:2025-03-17浏览次数:1096

2025317日,《河南日报》开辟《牢记嘱托 奋勇争先·周口师范学院高质量发展纪实》专栏,分三期报道我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服务地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首期刊发校党委书记余本海署名文章《坚守师范底色 擦亮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周师名片”》。


坚守师范底色  擦亮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周师名片”

余本海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

  周口师范学院作为周口、漯河、驻马店、许昌4个相邻省辖市唯一一所本科师范院校,建校50余年来,始终坚持“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定位,坚守“兴师、兴文、兴教”的报国梦想,把师范教育作为办学之基、立校之本,向社会输送了“最美乡村女校长”李灵、“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全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朱远洋、“河南省首批教书育人楷模”张鹏程等10万余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有力服务了辐射2900万人口的基础教育事业,有效支撑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筑牢根基 着力构建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

  健全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筑基之本。学校发挥在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资源集聚优势,会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着力构建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将服务基础教育发展的使命稳稳扛在肩上。

  坚持校地联动,形成多方协同新格局。学校坚持系统谋划、高位统筹,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探索校地联动机制。早在2017年,作为豫东片区牵头高校,获批河南省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近三年,牵头成立周口市中心城区教育集团、周口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联盟、周口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定期举办联席会议,发挥地方资源优势、高校专业优势和中小学平台优势,共建教科研实践基地,推动教师队伍建设职前与职后、培养与培训、研究与实践一体化,形成了建设规划共商、平台资源共享、教科研共融、教师发展共进的“U-G-S”三位一体协同联动新格局。

  坚持辐射带动,打造协同发展新样态。学校发挥河南省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师德师风建设基地、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教师教育联动发展豫东片区共同体、中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等省级平台辐射作用,统筹校内校外力量,整合课内课外资源,共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校地教育教学研究、咨询与实践互联共享。抢抓教育数字化转型机遇,成立智慧教学研究中心,搭建“智能+教育”智慧教学平台,开发一批情境化课程资源,建立远程同步课堂,组织开展教师智慧教学培训,引领、助推区域中小学校创新教育教学,提高教师工作效能,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

  坚持研训互动,注入教师发展新动力。学校主动对接基础教育扩优提质需求,依托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省级基础教育薄弱环节提升项目、“周派名师工程”项目等,连续14年承担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中小学校长培训等各类项目75项,累计培训教师近2万人次。依托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联合华南师范大学成立语文、教育学、思想道德与法治、化学等4个教师教育专家工作室,建立区域协同提质教研共同体,惠及教师8000余人。专家团队定期深入中小学开展教研指导,与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手把手”释疑,形成了“主题讲座+示范课教学+集体观摩+专家点评”教师研训互动体系,为区域中小学校教师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高位引领 不断提升反哺基础教育软实力

  高水平的基础教育依赖于高质量的师范教育,高质量的师范教育必须有高水平的学科支撑。学校坚持把教师教育相关学科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瞄准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三大领域,集聚优势,深耕细作,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集聚智库优势,服务教育决策优化。学校大力支持智库建设,发挥人才资源集中、学科门类齐全、基础研究扎实等独特优势,不断提升教育决策服务能力。学校拥有河南省党的教育政策研究专家库专家4人,教师入选河南省全民终身学习专家库、教育科学专家库、智慧教学管理服务中心专家库、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等省级以上智库100余人次。近三年,承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与课堂教学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师素养提升”等省市委托项目10余项,提供咨询决策与成果转化32项,部分决策咨询建议被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主办的《教育政策决策参考》采纳,被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院、周口市教育体育局推广应用。

  集聚科研优势,赋能教育理论提升。学校秉承师范教育传统,紧跟小学教育、学科教学(语文、思政)等领域前沿,以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省级重点学科为支撑,坚持协同攻关,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师管理改革与专业发展、职前教师培养等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为区域基础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先后获批“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试点追踪与政策执行研究”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7项,形成了《“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实施》等一批研究成果,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省厅级以上奖励33项。近三年,联合区域中小学校教师申报或指导其独立申报省、市级教科研项目72项,“周口作家群研究”作为周口市中小学校本课程教研成果,被国家图书馆网络课程、学习强国等平台收录。

  集聚人才优势,引领教育实践创新。学校与周口市教育体育局共建“教师教育联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发挥河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科技创新团队、教师发展创新团队、教学名师等人才优势,聚焦中小学校教育教学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把脉问诊,精准施策,有力引领区域基础教育实践向着更高质量迈进,形成了“共享资源、共建专业、共研课程、共训师资、共创平台、共育团队、共做研究、共育人才”工作机制。指导周口市79所大中小学全域联动、多维发力,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路径,获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教学技能“大比武”团体一等奖。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味”的思政“金课”,获全省高校思政课“示范课程”1项,示范“金课”特等奖2项,一、二等奖4项。教育学科团队十余年坚持深入周口中心城区教育集团联盟学校,举办主题讲座、联合开展教研活动、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等,实现高校和基础教育教科研成果接地转化、无缝衔接。

多措并举 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学校坚持“用最好的资源培养师范生”的理念,不断巩固并扩大师范教育传统优势,打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师范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基础教育优质师资供给。

  锚定“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师资”一个根本任务。学校始终以培养基础教育优秀师资为己任,坚守教育初心,立足周口、服务地方、引领社会,累计向社会输送了10万余名“基础扎实、为人诚实、作风朴实、工作务实”的优秀毕业生,培养了60%以上的周口市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骨干教师,造就了一大批基础教育名家、核心骨干师资、教学能手。近年来,学校以师范类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全校师范专业建设,强化专业优势,提升师范专业建设水平。现开设师范类专业16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汉语言文学、音乐学专业在全省本科专业评价中跻身B类等级,2个专业进入省内本科一批招生,11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二级认证或专家进校考查。2022年4月,入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

  推进“高等师范教育、基础教育”两教融合。学校与周口市教育体育局共建附属中、小学校,形成附属“小学—中学”完整体系,探索“双向互聘”“岗位互换”机制,充分发挥师范院校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师范生培养方面的优势和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实践优势,持续融入周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局,打通“高等师范教育、基础教育”两教融通的“神经末梢”。学校成立教育学部,统筹管理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育科学研究所、智慧教学研究中心,整合教育集团联盟学校优质资源,围绕新师范建设、卓越师范生培养以及中小学教师培训等开展协同攻关,为师范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注入活力、厚植动力、提供坚强保障。

  强化“师范院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方协同。学校持续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的深度合作,逐步完善三方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机制,实现师范生协同培养、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协同建设、基础教育质量协同提升。学校连续8年承担“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任务,连续11年开设“卓越教师培养班”,每年选拔10%左右的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以实习教师身份到中小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吸纳中小学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育实习实训指导、师范技能训练、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指导,形成了“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师范生”互促互进的一体化专业发展机制。

  坚持“顶岗、共建、培训、研究”四位一体。学校依托“AI赋能师范生实践教学综合管理平台”,聚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构建了“顶岗、共建、培训、研究”四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打通课内课外、比赛训练、虚拟实体之间的壁垒,完善“课程·活动·平台”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为河南乡村教育输送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优秀教师。在校师范生连续4届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连续17年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比赛团体一等奖,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奖励549项。2024年,《协同共育、融通提质、数智赋能:师范专业实践链教学体系建构与实施》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另获一、二等奖10项。

  立足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周口师范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提升办学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持续强化师范教育内涵建设,凝练教师教育特色品牌,努力打造引领与服务基础教育发展新高地,为河南建设基础教育强省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编审/武暾 签审/周效章 审核/周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