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周年校庆系列报道④】落实“三因”要求 聚力“三个提升” 书写立德树人“大文章”

作者: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3-05-29浏览次数:852

学校获评河南省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河南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河南省师德师风建设基地、河南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试点学校。获批2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5项河南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思政工作特色品牌。“党的创新理论大宣讲”工作模式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河南省教育厅网站报道,“立足地域文化  打造特色思政课堂”思政工作经验做法被光明日报报道。知新书院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示范书院”,音乐舞蹈学院、体育学院入选“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弦歌不辍五十载,木铎金声育英才。

近年来,学校党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工作要求,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持守正创新,聚力提升政治高度、提升话语温度、提升育人深度,不断开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因事而化:聚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高度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守正创新,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工作思路,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党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时,大家一致认为。

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高度,健全体制机制是保证。近年来,学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成立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三个重点、抓好六大工程”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紧密配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各级党组织书记为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班子其他成员按照“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部门和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定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清单,落实党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分析报告制度、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制度等。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高度,强化理论武装是关键。学校党委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凝心铸魂、启智润心,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党委会“第一议题”、各级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

学校党委印发《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构建了“校领导带头讲、中层干部结合实际讲、专家宣讲团轮流讲、青年学生互相讲”党的创新理论大宣讲模式,相关经验做法先后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河南省教育厅网站报道。

校长臧振春讲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校领导深入联系学院和分管部门,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中层领导干部深入一线与师生面对面,教育引领广大师生做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和忠实的践行者。专家宣讲团聚焦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深入基层轮流宣讲,形成了“一主题面向多人”“一人聆听多主题”的宣讲机制。青年学生利用“课前十分钟微思政课”活动,围绕特定主题进行宣讲,引领同学们在亲身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发奋成长成才。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高度,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是基础。学校党委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统筹下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盘棋”,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各环节。坚持开设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目前,3门课程被评为河南省高校思政课优秀课程,1门课程获批河南省高校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思政类);思政课教师获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0余项教学技能竞赛奖励。

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各门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重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益赋能。2021年,学校获评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同时,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10门。

因时而进:聚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温度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积极顺应数字化发展时代潮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以数字化赋能思政工作理念、方法、载体、手段等全方位创新,注重提升话语温度,努力打通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上,大家纷纷表示。

近年来,学校党委以建设“河南省网络文化建设试点高校”为契机,深入探索“互联网+”思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有效运用,着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供给侧改革”,既注重运用“网言网语”来增加亲近感,也注重用“党言党语”来增强说服力,坚持用理性的光辉来温暖师生心灵,以逻辑的力量来引领师生前行。

科学“建网”,着力推动网络育人环境建设。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要点,构建了校党委主导、多方参与、共管共建的工作格局。制订《校园新媒体平台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等一揽子规章制度,定期开展校内宣传平台及新媒体平台使用情况年度审核备案和二级网站、新媒体平台信息审读等工作。健全网络信息员和网评员队伍,制定并严格落实网络评论员培训方案,强化对校园网、“两微一端”等校内媒体的监管管理,营造天朗气清的校园网络环境。

精心“育网”,着力加强网络育人内涵建设。探索实施网络思政教育名师、网络思政教育名师工作室培育计划,建立专兼职结合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队伍,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形成了融理论学习、课程实践、情景体验、艺术表演于一体的“沉浸式”思政教育体系。组建由“校园微导师”“校园微领袖”“校园微写手”“校园微网红”等组成的网评员队伍,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惑,在青年学生网民活跃聚集的新媒体平台,推出彰显“周师人精神”优秀特质的“师院微故事”“周师好声音”等网络文化精品,充满时代气息的活泼话语,让青年学生真正愿听愿看、爱刷爱赞。

协同“强网”,着力加强网络育人平台建设。建立以“报”“网”“微”“抖”“博”等为重点的网络矩阵平台,强化媒体融合发展,真正做到精准滴灌、润物无声,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思想引领、精神滋养和人文关怀。“微周师”新媒体运营中心被评为河南高校最具影响力学生工作官微, “微周师”网络文化育人探索与实践——以学工在线公众微信平台为载体、OTO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先后入选河南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精品项目。

为增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在积极占领网络育人阵地的同时,学校党委注重发挥传统优势,精心打造了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同上一堂课”、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等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品牌,不断构筑新时代铸魂育人新高地。

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同上一堂课”

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同上一堂课”活动,积极推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有机结合。课堂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着重进行理论讲解,引导学生理性辨别各种错误思潮,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辅导员老师着重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结合身边鲜活案例,生动阐述重大的理论问题。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加深了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同时也激发了积极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情。相关经验做法先后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平台等报道。

积极探索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成立知新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按照“横向交融、纵向贯通”的原则生活在同一书院,通过分层次引领和个性化指导,提供更专业细致、更贴近学生内心、更融入学生生活的教育管理服务,初步形成了育人和育才“两育并举”、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教融合”、专业学院和住宿书院“两院协同”的育人格局。2022年12月,知新书院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示范书院”。音乐舞蹈学院、体育学院入选“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因势而新:聚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深度

《光明日报》专题报道我校思政工作经验做法

“周口师范学院党委持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学校文化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讲好本地故事、红色故事、奋斗故事,引导师生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汲取滋养,丰富涵养,提升品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增进了学子的家国情怀,让学子认知家乡、爱上家乡、建设家乡。” 202112月,光明日报以《立足地域文化 打造特色思政课堂》为题,专题报道我校思政工作经验做法。

用传统文化培根。十余年来,学校持续开展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把“周口地域文化校本特色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每年面向大一新生开展周口历史文化系列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周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学校成立越调研究中心、张伯驹研究中心、书画研究中心、闵惠芬艺术中心,定期举办“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传统文化研究,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文化育人内涵。学校获评河南省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传承传统文化,集聚育人资源——中国越调网的探索与实践”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

“红色旋律 飞扬青春”红色文化主题教育

用革命文化铸魂。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育人工作,充分利用周口本地红色资源,打造了吉鸿昌纪念馆、杜岗会师纪念馆、浴血水东旧址、中共岗张村支部旧址、周口烈士陵园等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青年学生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红色文艺演出、红色足迹寻访等形式,传承光荣历史,传播红色精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等,形成了一批红色文化育人模式。“两突出 两融入”红色育人模式、“红色旋律 飞扬青春”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品牌。

用校史文化启智。近年来,学校党委注重发挥校史、校训、校歌的育人功能,不断拓展文化育人视野,创新文化育人方式,提升文化育人深度,使校史文化传承贴近校园、走进师生。以“出彩周师人”评选为总牵引,不断深化师德楷模、身边好人等学习宣传,大力宣传入围“中原拔尖人才”的科研达人靳林、爱生如子被学生称为“麻老爹”的优秀教师麻西水、敬业奉献的好职工吴留永等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定期邀请杰出校友、模范教师等来校作报告,使学校发展奋进故事得到赓续激荡。2021年,学校获评河南省师德师风建设基地。


五秩师院芳正浓,风华正茂启新程。

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持续深化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建设,努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征程上,奋力书写立德树人新的华章,创造新的辉煌。

(编审/武暾 签审/周效章 审核/周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