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兴校业①】躬耕杏坛育桃李 银龄倾情写春秋——记我校第三届“出彩周师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谢东坡老师

作者:文/刘吉杰 康佳音 凌云发布时间:2025-01-03浏览次数:1154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尊师重教、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党委宣传部特推出“砥砺奋进兴校业”系列人物专访,讲述第三届“出彩周师人”的奋斗故事,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重点目标任务,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凝聚奋进力量,共绘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壮丽蓝图。今天,推出第一期《躬耕杏坛育桃李 银龄倾情写春秋》,让我们一同探寻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谢东坡老师的教育初心与奉献足迹。


躬耕杏坛育桃李 银龄倾情写春秋

——记我校第三届“出彩周师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谢东坡老师


人物名片:谢东坡汉族,1953年生,周口师范学院原化学系主任,历任化学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系党支部副书记、系党支部书记,现任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周口师范学院第三届“出彩周师人”荣誉称号获得者,近年来先后荣获教育部关工委、河南省关工委、省教育厅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连续5次获得周口师范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轻启室门,入目之初,唯感疏朗。数张桌椅,错落有致。墙上有画,画里梅枝,铁骨铮铮,寒香四溢,傲立霜雪之间。其下题款“俏不争春”四字,墨韵悠长。邻侧一幅大字,“虚怀若谷”,笔意纵横,龙蛇飞动,尽显从容之态。这是周口师范学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谢东坡老师的办公室,平凡却不简单,普通却不流俗。

工作四十六年来,他躬耕杏坛,育李培桃,以赤诚之心作壤,培育出无数德才兼备学子;退休十二年来,他离岗不离心,退职不褪色,继续为立德树人增添华彩,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周师人对教育初心使命的坚守。

1953年,谢东坡出生在河南省鹿邑县张店乡谢楼寨村,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先后担任过柴油机手、棉花种植技术员、文艺宣传队队员等。因表现优秀,成绩突出,1975年被推荐到周口师范大专班化学专业学习深造。

谢东坡深知自己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机会更是来之不易,在求学期间,他刻苦努力,日夜苦读,无论寒暑,未曾丝毫懈怠,经过三年的努力,各科成绩在班内均名列前茅。1978年毕业后,他在全省高校选拔录用考试中,以总分第一、专业课第二的优异成绩被择优录用、留校任教。

1982年,谢东坡赴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学习深造,一方面积极协助指导老师做好兼职助教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钻研专业知识,在教学相长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学习期间,他的各项考试考核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时任导师朱有瑜、陈恒武的高度赞赏。

1984年,谢东坡担任化学系实验室主任。当时的实验室是由教室临时改造而成,条件极其简陋,停水停电如同家常便饭,仪器设备更是严重不足,给实验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但方法总比困难多,停水了,他就带领大家一起到楼下一桶一桶拎水;停电了,他就在实验室里等电来,灯一亮马上通知大家争分夺秒做实验。为了克服实验仪器设备短缺问题,谢东坡创立了“大循环”实验教学模式,在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大幅提升了现有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该模式得到了省教委的高度认可并在全省推广,谢东坡被授予“河南省高校实验室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化学系实验室也因此先后荣获河南省、全国高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998年,谢东坡就任化学系主任一职。他秉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严抓教风学风建设,将人才培养置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其任职历程中,“升本”这一艰巨任务是他面临的首个严峻挑战。

“我们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谢东坡回忆起那段经历深情地说。“专科升本科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学校里程碑式的工作,涉及到全校师生的前途和命运,是一次机遇和挑战,必须鼓足干劲,努力拼搏,一举成功。”

那些日子,他仿若一只高速旋转的陀螺,穿梭于化学系各个角落,硬件建设、软件提升、课堂教学、实验设备,事无巨细,大到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优化,小到实验器材的规范摆放,皆有他的影子。

2002年,周口师范学院成功升本开启全新发展篇章,同时也给各院系提出了的课题:如何构建完备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进一步拓展专业学科的广度与深度?身为化学系主任的他,深感重任在肩,毫不犹豫地挑起大梁,带领全系教职工一头扎进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攻坚战役中。

谢东坡以身作则,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他勉励大家鼓足干劲、拼搏奋进大胆创新,积极探索适应本科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在他的引领下,整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如拔节春笋,迅速搭建;教育教学质量也似芝麻开花,节节攀升专业建设更是成绩斐然,本科专业数量从最初的1个稳步拓展至4个。

伴随着学校升本,本科生的考研需求大大增加,如何满足学生考研需求,为考研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学生实现深造梦想,成为了化学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谢东坡带领班子成员四处走访兄弟高校,深入了解在课程设置、辅导模式、激励机制、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经验做法,结合化学系的实际情况,精心制订了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考研工作方案。该方案涵盖从大一考研启蒙教育到大四考前冲刺辅导,从基础课程学习强化到专业素养提升,从日常学习生活习惯养成到考前心理调适等各个环节,确保为学生提供精准有效的考研支持。

“谢主任经常深入班级,用‘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鼓励学生考研,向更高目标奋力前行,并一再叮嘱我们辅导员通过学生工作强化同学们的考研意识。在谢主任等学院领导的引领推动下,我们2006级形成了浓郁的学习氛围,最终在2010年实现了考研率69.1%的新突破。”时任2010届毕业班辅导员陈春华回忆道。

升本后第一届毕业生研究生考取率是26.4%,此后连续4届达到60%以上,2010届毕业生研究生考取率更是达到69.1%,其中考取“985”“211”院校的比例高达75.9%……这一串串令人惊喜的数字,凝聚着谢东坡的心血与智慧,彰显了化学系师生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见证了周师人在人才培养提升道路上的坚定步伐与不懈探索。

2012年,谢东坡光荣退休,多所民办高校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希望他来校从事教学或管理工作,但他都一一婉言谢绝。

“周师是我学习工作奋斗几十年的地方,承载着我太多的回忆与情感。2012年,学校聘任我为教学督导,2013年又让我承担了关工委工作,还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专家组工作,这是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高度信任,我要不负重托,尽心尽力,把这些工作干好。”谢东坡感慨地说。

为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提升教学质量,他积极投身于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每次深入课堂听课,他都全神贯注,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课后与青年教师们深入交流探讨,从教学方法的运用到课堂节奏的把控,面面俱到地给予指导建议。

“谢老师的听课笔记比我的教案还详细,指出我课堂教学互动不足问题,并给出详细的改进建议,改进后学生参与度有了很大提升。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朱文平老师回忆道。

他还组织开展了四届全校青年教师粉笔字大赛,引领青年教师重视板书的作用,琢磨如何将抽象知识凝练成简洁美观的板书内容,用最质朴的方式,让知识在黑板上“开花结果”,让书写能力与教学底气同步攀升,筑牢课堂教学根基。

谢东坡深谙“以赛促教”对教师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协助学校、学院组织教学技能竞赛,邀请教育专家和教学骨干分享教学经验与竞赛技巧,鼓励青年教师大胆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育人质量。

“我参加完学校的教学大奖赛后,谢老师主动跑过来给我说,你的课讲得很好,很有发展潜力,并帮我分析了授课优缺点,鼓励我加以完善,参加更高级别的教学竞赛。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杨静感激地说。“在谢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我获得了全国光电类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

为厚植广大师生的家国家校情怀,谢东坡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廉政教育等主题精心策划了10余次书法作品展,通过一幅幅富有内涵与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向师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与文化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与人生追求。

近年来,在谢东坡的推动下,校关工委成立了“五老”关爱团和“五老”宣讲团,组织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教师,为青年师生讲述周师发展历程中的感人故事与奋斗经验,激励青年教师坚守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在教育事业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激励学生锚定目标、笃行不辍,于知识的崇山峻岭中勇攀高峰,朝着梦想的灯塔坚毅远航。

凭借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爱,以及多年如一日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无私奉献与躬身深耕,谢东坡先后荣获省教育厅关工委、河南省关工委、教育部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学校关工委也多次荣获省教育厅关工委“五好关工委”“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6名“五老”教师受到省、市关工委表彰。在开展的各类活动中,5次荣获省、市“优秀组织奖”,2021年在全国高校“读懂中国”活动中荣获教育部关工委颁发的“优秀组织奖”。

采访接近尾声,记者问谢老师下一步有何打算,他满怀深情地告诉我们:“我是土生土长的周师人,算起来已经50个年头没迈出周师校门,对于力所能及的工作,尽自己的本分,做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为咱们学校的建设发展尽点绵薄之力。”

抬头向上看,那树梅花依然静静地挂在墙上,谢东坡就如同这树梅花一样“报春不争春”,在周口师范学院默默奉献,滋兰树蕙,馨香满园。

(编审/武暾 签审/周效章 审核/周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