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⑥】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实践 引领师范生成长成才成师——记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宋玉红教授

作者:文/武暾 乔晨曦 孙怡乐发布时间:2024-12-17浏览次数:792

人物名片:宋玉红,女,汉族1966年生,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周口市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钢琴学术委员会副会长。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2项,在《人民音乐》《中国音乐教育》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曾获“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银奖。多次担任校内外大型文艺演出总导演,主创作品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表演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河南省合唱节比赛牡丹金奖”等。个人荣获河南省本科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工会女职工先进个人、女职工建功立业先进个人,周口师范学院首届“出彩周师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大家注意眼神交流要有情感层次,要让观众从你们的眼神里看到角色的心理状态一场音乐情景剧正在如火如荼地排练宋玉红一边说着,一边走上舞台,亲自示范起来。讲台舞台,是她教书育人阵地。三十六载光阴,她用耐心与热忱,培育出无数心怀梦想的学子;用汗水与智慧,打造出一场又一场动人心弦的艺术盛宴。

坚持源于梦想。宋玉红出生于教师家庭,父亲是音乐教师,母亲是数学教师。小时候,她经常随父亲表演节目。母亲也时常引用名言教导她:教师是太阳底下最阳光的事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成为一名音乐教师的梦想就此在她心里悄然生根。

少年时期,她跟随原周口师专邵淑丽老师学习声乐、跟随陈家海老师学习手风琴,从此走上了音乐之路。1984年,她以全省艺术类考生文化课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河南大学艺术系大学期间,她的专业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并深受老师们乐教爱生、爱岗敬业精神的影响,进一步坚定了做好一名人民教师的初心和决心。

1988年,宋玉红大学毕业后,怀着憧憬与梦想来到原周口师专任教,开启了倾心培养音乐教育人才的篇章。“我是师范院校教师,培养有理想、有德操、有学识、有能力的音乐教育人才,是我的职责所在。”宋玉红说。

宋玉红深知,教学方法与教学智慧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在教授合唱《天路》时,她带领学生分析旋律节拍节奏速度的变化以及指挥手势、幅度、强弱的变化,天路”的变化中感悟时代的变化,用音乐表达出天路是一条“团结路”“幸福路”“希望路”,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学到新知,在潜移默化中做到知行合一。像这样的例子,在她的教学生涯中不胜枚举。

2008年,在河南省第三届合唱节比赛上,宋玉红指挥学校“凤凰”女子合唱团表演了《天路》,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舞台发挥,团队荣获大赛“牡丹金奖”。

“宋老师对音乐有很强的感受力,上课很有激情,总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作品、提高演奏技能。她的教学风格对我影响很深,她的教学方法我也一直在用,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宋玉红的学生、现任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主任的祝真伟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

教学创新一直是宋玉红不懈的追求。为了强化师生互动,营造多维空间,宋玉红打破传统技巧课“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对多”教学尝试,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多维度的合理想象与情景创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与想象力。

小组上课,大家能相互启发、相互观摩、交流研讨、共同提高。在谈及上课感受时,张鑫同学说。

宋玉红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科融合,将钢琴技巧与艺术表现融于一体,启发学生联系诗词、绘画、戏剧等姊妹艺术感悟音乐,帮助学生更精确地把握演奏技巧、更深层次地理解和表现作品内涵,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授钢琴小品《再会》时,她把这首小品分别设计成久别重逢的“再会”和挥泪惜别的期待“再会”,让学生在弹奏中感受“似曾相识燕归来”“春风得意马蹄疾”“竟无语凝噎”“怎一个愁字了得”等不同的诗情画意,掌握“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等不同的演奏技巧和艺术风格。

宋玉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编排还是教学环节的衔接都独具匠心,凭借卓越的教学理念与创新的教学方法,先后荣获周口师范学院首届“出彩周师人”、河南省高校本科创新教学大赛一等奖、河南省文明教师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小草与路》是宋玉红担任班主任期间,结合师范生实习经历,创编的第一个情景剧,深情讲述了师范生支教农村,深感农村音乐教育之需,毅然放弃优渥条件,扎根乡村任教的感人故事。班级毕业晚会上,同学们通过表演、观看《小草与路》,更加坚定了投身基础教育事业的信念,不少同学毕业后奔赴基层一线,成为默默耕耘的乡村教师,用青春与热情点燃乡村孩子们的音乐梦想。

2014年4月,学校接到河南省教育厅通知,要求周口师范学院编排时长30分钟的情景剧《张伟校长的最后三天》。学校综合考虑,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宋玉红。

“之前在教学过程中编排的都是小情景剧,编排这样的大剧还是第一次,但张伟校长是我们的优秀校友,再难也要接下来。”宋玉红认识到这个任务极具挑战性,但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心中油然而生。她深知这不仅是一场情景剧编排,更是对张伟校友先进事迹的生动诠释。于是,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段艰辛的创作征程。

组团队赴秋渠、集众忆,多方收信息,广泛纳素材,了解张伟事迹;查资料、写歌词、编情节,否定之否定、毁掉再重来,完成剧本创作;析角色、抠台词、研走位,斟酌复斟酌、修正再修正,指导团队排练……历时四个月,最终将张伟的感人事迹以鲜活灵动、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完美地呈现出来。

2014年9月5日,音乐情景剧《张伟校长的最后三天》在河南省庆祝第30个教师节暨教育系统“学习张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主题报告会上震撼上演。一幕幕饱含深情的场景、一句句感人肺腑的台词,直击观众心灵深处。现场观众泪光闪烁,深深地被张伟校长坚守教育事业、无私付出,直至最后献出宝贵生命的事迹所打动。

为了让学生在演张伟、学张伟、传播张伟事迹、传承张伟精神中获得思想启迪与精神滋养,宋玉红又把《张伟校长的最后三天》改编成了戏剧《梦想的坚守》。该剧把学生由对张伟事迹的表面理解,到采风归来对张伟的钦佩敬仰,再到立志把青春献给教育事业的心路历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凭借深刻的主题、精湛的表演和真挚的情感,荣获河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并作为河南省唯一的戏剧类代表剧目荣获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表演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

“在参与创作表演《梦想的坚守》过程中,我一次次被张伟校长的事迹和精神所感动,也正是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决心,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宋玉红的学生、现任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龙飞中学教师的冯铭涵回忆道。

作为音乐舞蹈学院实践教学负责人,宋玉红还组织策划了《党史上的音乐》《献礼二十大户外音乐“汇”》等品牌活动,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回溯党的辉煌历程,引领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2021年,宋玉红担任周口师范学院“回眸百年路 奋进新征程”庆祝建党100周年文化艺术展演活动总导演创新性地编创了一个青年学子学习党史、汲取力量、蜕变成长的励志故事,引领学生在创作、表演、观看演出中感受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感悟时代发展成就

这场晚会应该载入我们的校史。晚会策划、时任校党委副书记程秀波观看演出后给予高度评价。

2023年是周口师范学院建校50周年,学校再次委任宋玉红为庆祝建校50周年文艺晚会总导演。接到任务后,宋玉红取消了参加女儿博士毕业典礼的计划,全身心投入到晚会筹备工作中,带领师生精心策划演出方案,日夜研讨节目环节,最终完美展现了学校建校五十年来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和深厚浓郁的师范底蕴。

“我的女儿非常支持我的工作,虽然她很希望我能亲眼见证她人生中如此重要的博士毕业典礼,但她更理解这台晚会的重要意义,还安抚我以工作为重,说五十年校庆晚会能有几回?这让我很欣慰。宋玉红感激地说。

分针转了两圈半,已经晚上九点多了。记者问了宋玉红老师最后一个问题在您创作的作品中,对哪个作品最满意?

她笑笑,“下一个,准备为闵惠芬先生写个情景剧!

三十六载,躬耕杏坛,教学创新启心智实践创作,传情载道,艺坛深耕践师魂。宋玉红把教育家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引领师范生成长成才成师,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代又一代周师人的育人情怀,擦亮了周口师范学院的师范底色。

编审/武暾 签审/周效章 审核/周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