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不会忘记(二)

作者:党委宣传部/崔静发布时间:2019-07-05浏览次数:2550



岁月峥嵘铸忠魂  桃李芬芳郁丹心

——记我校离休干部罗敬亚


(策划:苏宇  指导:张鹭 李宏  文:崔静)


题记:罗敬亚,男,1926年生于河南洛阳。1948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任连政治指导员、司令部组织干事。转业后先后任鹿邑县中学(原鹿邑县二中)校长、鹿邑县教育局副局长。1978年调入我校工作,19806月任党委委员,19813月任校长办公室主任,19843月任化学科党支部书记,1993年离休。

       


201876日,采访组一行离退处李宏处长的带领下,如约采访罗敬亚老师——我校化学系原党支部书记采访前,从李处长处得知,罗老学校目前年龄最大的同志,但当见面时,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的罗老,完全不像我们所设想的92老人的形象更难得的是罗老头脑清晰、思维敏捷,他讲述的自己跌宕起伏的经历——从不甘当亡国奴西北参军,到抗美援朝奋战朝鲜,再到转业地方成为教育战线的一员,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缩影,也折射出老一代周师人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不屈信念……


戎马倥偬志报国

19267月,罗敬亚出生于河南洛阳,并在那里断断续续地完成了自己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44年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以夺取洛阳为主要军事目标的河南战役,并很快夺取洛阳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必然走上救亡图存的报国之路。回忆起那段苦难的日子,罗老依然百感交集……

  记者:罗老,您是高中毕业以后就进入的部队吗?

  罗老:我读高中的时候,日本人就已经开始入侵,我不愿在家当亡国奴,就跟随表哥和几个同学一起到了陕西。去过宝鸡,到过延安,但是,当时民不聊生,生活颠沛流离,想谋求一份小学教员的工作都是奢望!逃亡的时候,我在心里就总是充满一种希望,那就是希望自己真正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路……后来,解放战争开始了,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与胡宗南部队展开了激烈争夺,先后发动了宜川、西府、陇东战役,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参的军。

  记者:罗老,您是哪一年入的党呢?

  罗老:我是194810月加入的中国共产党,比共和国还要大一岁呢。(言至此处,老人自豪地笑出声来。)

  记者:您还记得当时大家的党费都是怎样交的吗?

  罗老作为一个已经有70年党龄的老党员,我还是能够清楚地记起自己第一次交党费的情景。当时大家都没钱,就是象征性地交一点儿,就这一点儿,也是大家伙儿从自己的生活费里硬挤出来的。作为党费,不论数额多少,那都代表着我们已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记者:听说您后来去了朝鲜战场,您去朝鲜之前在哪呢?

  罗老1948年、1949年都在部队,开始在一军二师四团警卫连是一名普通战士。后来,因为我读过高中,在部队属于稀少的文化兵,就担任起我们警卫连的文教。再后来,又调到师政治部宣传科当青年干事,又到师直政处当组织干事。

  记者:您是哪一年去的朝鲜,能讲讲您在朝鲜的经历吗?

  罗老:我是1951年去的朝鲜,在朝鲜呆了三年左右,在部队做连政治指导员,后来又任志愿军一军二师司令部的组织干事,还担任过志愿军健康团的政治指导员。


躬身杏坛育桃李

周口师范学院始建于1973年。学校草创,筚路蓝缕,建校伊始,学校专业师资紧缺,在上级主管部门帮助下,学校从周口各县及周边地区抽调、选拔了一批专业教师和管理干部,罗敬亚即是其中之一


  记者:从朝鲜回国后,听说您转业先是到了鹿邑,当时是什么情况?

  罗老:是!那时候鹿邑还属于商丘地区。当时商丘是河南最落后,最缺人才、缺干部的地区(之一),从朝鲜回来是商丘那边去接我们的,大家都挖人才,看我是高中毕业,文化水平高,就让我做鹿邑二中的校长。

  记者:鹿邑二中现在还在吗?

  罗老:现在变化很大了,就是现在的鹿邑中学。

  记者:您在鹿邑工作了多长时间?

  罗老:我在鹿邑工作时间比较长,从朝鲜转业回来一直在那里工作。后来,我又担任了鹿邑县教育局副局长。

  记者:您是哪一年调入学校工作的?最初在哪个部门?

  罗老:我是1978年调到学校的。1981年,我任校长办公室主任,那时候我已经是学校党委委员。当时的党委委员只有三个人,另外两人是党委书记和副书记。

  (编者注:据校史,19806月,中共周口地委任命郭彬荣为周口师范党委书记,王彦、为党委委员

  记者:那时候学校的情况是什么样?

  罗老:当时学校地方不大,只有几十亩地,只有一个两层楼,就是原来老校区那个对着大门口的大长楼,大概有800多个学生,100多个老师。老师们多数是从各个地方调过来的,也没有啥活动,就是上班教课,教课上班,上完班,就回家吃饭了。

  记者:除了日常的上班教课,印象中有没有发生一些开心难忘的事呢?

  罗老:当然有啊,每年要说最开心的事,就是迎接新生入学。全校上下都是喜气洋洋的,因为又有一大批新同学要来了。学校开着解放牌大卡车去车站接人,车上贴着毛笔写的大标语,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很开心,一见面,都是问,你们这一车接了几个呀,今天又报到多少啦?(谈及此处,老人还伸手比划起标语的大小来。)

1983年,热烈欢迎新同学

师生们在新生接待站

  记者:当时大家的生活怎么样

  罗老:当时教师的工资一般都是30块钱左右,我是部队转业的,工资稍微高一点,也就80块。

  记者:后来您离开校长办公室,又去了化学科?

  罗老:是的。1984年春天,当时化学系还叫化学科,成立了党支部,我去当支部书记,一直干到1993年,是在那办理的离休手续。

  (编者注:化学系,原1974筹建的周师范化学专业。1982春,学校改后,化学专业随之改名为化学科由刘子苗、刘云平任负责人19843学校党委正式任命刘子苗为化学科主任,刘云平为副主任成立化学科党支部,由罗敬亚任书记

  记者:能跟我们讲一讲当时化学科的情况吗?

  罗老:当时化学科的主任是刘子苗,一共有3个班级,每个班级40人。教师也很少,好像是每个班两个老师吧,学生现在都记不住名字了。不过,有件事,我记忆很深刻,就是我去的那一年,学校召开了首届教工代表大会。这是学校成立以来的一件大事,所以,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老师们都是特别激动,大家都穿上自己最好的衣裳去参加会议……

1984年,周口师专首届教工代表大会

  记者:我在档案室翻找到一张珍贵的照片,您看看。

  罗老:(看到照片,老人吃了一惊,连忙拿起桌上的放大镜,仔细地端详起来)我有印象,这应该是1985年的事,就是1984年首届教工代表大会之后的秋天,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我还作了发言。你看,黑板上还有我们用粉笔写的演讲主题——“战士洒热血,我为四化献青春”!我们那个时候,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在电脑上做个电子的屏幕,或者做个条幅往外一挂,我们都是自己出黑板报啊,用粉笔在上面写写画画,大家的发言稿也都是用钢笔一笔一划自己手写的。上台演讲的同学个个都是斗志昂扬、激情澎湃,革命战士在前方保家卫国,我们在这么舒适的环境里,在这么祥和安宁的校园里,就是要努力学习、刻苦学习,为建设四个现代化加油、为建设四个现代化拼命!

19859月,“战士洒热血,我为四化献青春”演讲会现场

罗敬亚同志在演讲会上发言

  记者:还有哪些令您记忆深刻的事吗?

  罗老:记不清哪一年了,就是这之后了,我记得还举行过一届科研报告会,那可以说是我们当时各个教学科的科研能力大比拼啊,热闹得很。当时,不但先召开全校范围的科研报告会,还按教学科分头行动,分别开展各教学科的科研报告会,让那些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老师纷纷登上讲台作学科报告,场场都是爆满,教师和学生都是早早就去占位儿了,教室里水泄不通,人都挤不出来。

19891117-21日,举行周口师专第三届教学科研报告会  

化学科报告会分会场

  记者:当时您任化学科的支部书记,除了这些教学科研活动,当时的党支部建设是什么样的?

  罗老:在我没有进化学科之前,学生中没有一个入党的,因为当时没有支部,也没有专人管理。我去以后,先在教师中发展党员,然后慢慢再在学生中发展党员,队伍慢慢就壮大了,入党的程序也都跟现在差不多。


豁达平和求新知

来到学校工作后,罗敬亚深切地意识到自己的知识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当时的工作需要,所以,他就虚心地向同事们学习,向书本学习,坚持从书本里寻找工作方法。读书的习惯他坚持了几十年,一直到现在。

  记者:我看您案头放有翻开的十九大报告,还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您还一直在坚持读书看报吗?

  罗老:我每天都在坚持的事情就是读书和看报纸,看看报纸上的时事政治,好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闲暇还会读一些历史书籍。

  记者:听说您一直保持着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这是您长寿的秘诀吗?

  罗老:是啊,我现在生活还是很有规律。晚上大概九点、十点左右睡觉,早上7点起床。生活中也没啥忌口的,一天三顿饭,早上7点、中午12点、晚上5点半准时吃饭。另外,之所以长寿,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心态一直都很好。无论受到多大打击,我从不计较,我只尽我的努力做我的工作,你打击我也好、批判我也好,我认为你的意见对,我就改正,不对,我不理你,所以我不爱生气,也不与别人闹矛盾。

  记者:作为老同志、老领导,您一直很关心学校的发展,对学校您有什么希望和建议吗?

  罗老:我离开学校已经很长时间了,目前还真提不出什么具体的建议来!我一贯坚持实事求是,记得在化学系第一次听樊德运的课,课后他让我提意见,我说我只听过中学的课,你的课我都听不懂,提不了意见。时代在发展,咱们学校也在发展,愿咱们的学校越来越好!



罗敬亚青年逐梦,辗转河南、陕西、青海等地,早年的革命生涯造就了他坚定无畏的性格;入朝作战,异域的冰天雪地和美帝的飞机大炮,锻造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他生活极有规律,这也是早年部队工作生活经历养成的习惯,老人现在一天的主要生活就是读书、看报,从中国古代史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史书典籍到时事热点……书房、卧室,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书柜,《资治通鉴》《二十四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共产党历史》……缕缕阳光拂过卷帙浩繁的藏书,罗老就在这光影里,微笑着向我们讲述他的过去和学校的故事……




(编审/崔静  图片来源/所有照片原存档案室,崔静翻拍  审核/杨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