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感动】月虽故乡明 情是周师浓

作者:大学生通讯社发布时间:2015-04-27浏览次数:995

月虽故乡明,情是周师浓 

 ――记周口师范学院外籍教师RonaldKurtenbach博士和Maria女士

  远渡重洋的孤单不可怕,周师人的关怀会陪伴他们;坚持理想的寒冷不可怕,梦想的热量会温暖他们;他国生活的付出不可怕,学生们的努力会回报他们。漂泊他乡,教会他们的是成长;坚守异国,教会他们的是执着。Ronald Kurtenbach博士和Maria夫妇,这两位来自异国他乡、几近古稀之年的教师,将他们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周师。他们见证了周师的步步成长,从无闻到享有盛誉;周师见证了他们的点点付出,从青丝到白发。他们将梦想的种子深植在周师这片土地,绽放出艳丽的文化之花。他们虽不懂汉语,但却用十几年如一日的认真教学对“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句中国俚语做了最深刻的诠释。

――编者按

玉壶存冰心,朱笔师魂

(Ron夫妇家庭生活细节)

(Maria年轻时的照片)

  外教在中国似乎永远是一个新鲜的名词,Ron和Maria,尽管已经是满头银发的老人,但却仍会透着一股用不完的新鲜劲。
  Ron是内布拉斯加州大学的文学博士,对于文化有着由衷的热爱。他热爱老子,在他眼中老子并不是一个被神化了的人物,而是一个有思想的哲人。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老子,Ron扎根在孕育了老子文化的周口,一边从事教学,一边探求新知。他是学术上的勇攀高峰者,不断前进是他的追求;他是爱情里的守望者,携手白头是他的执着。
  爱情可以跨越空间的距离,哪怕在水一方,不管道阻且长。Ron和Maria一欧一美,通过网络的交流在中国澳门相见。爱情是奇妙的,即使与君只是初相见,却有倾盖如故之感。正因了这伟大的爱情,才让Ron和Maria有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勇气。他们将爱情的种子播撒到周师这片土地上,十多年来散发的芳香感动了一届又一届的周师学子。Ron和Maria从大洋彼岸运来外文书籍,为学校图书馆添砖加瓦;多年不间断的在英语角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丰富学生的国外见闻;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从不迟到早退,严格要求自己。他们默默付出,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在他们的不经意间已滋养了万亩心田。

  什么是他们最难过的事情?中外差异所产生的误解并不可怕,与一届届亲爱的孩子们的别离却最让人神伤。什么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外界的赞美并不值得一提,传道授业解惑的快乐才是最有价值的追求。什么是他们最感动的事情?你曾经年轻的模样一直在我心里,我现在苍老的容颜你依旧爱恋。

  在异国他乡,他们也曾有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惆怅;远渡重洋后,他们也曾有过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想念;扎根周师后,他们也曾有过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的感慨。但Ron和Maria将他们的惆怅和感慨抛却在一边,将牵挂和想念埋在心底,执起朱笔,书就遒劲师魂

   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

(Ron每周一、周五开展的诗会活动)

(Ron在课堂与学生互动)

(maria在课堂上介绍欧美文化)

  Ron身为文学博士,说他博学,名副其实;Maria精通国语言,说她识广,不晃虚让。2013年开始外国语学院执教的王文俊老师虽然与Ron他们相处的时间并非太多,但她已深深为他们的敬业勤恳,热情耐心所折服。爱是不需要太多言语的,所以她从不曾听他们抱怨过什么,他们只是在默默地以行动人,不需粉饰。你可以随时不打招呼去听Ron的课,因为他节节课都认真如一,精彩绝伦;你可以随时课下与Ron进行交流,因为他悉心的指导不会因为课堂内外有所区别。
  相濡以沫的爱情最是动人,Ron和Maria多年的相知相持,相伴相爱谱就的是唯美的诗篇,在诗的扉页写就的是“爱”这一字。王文俊老师这样认为:只有爱才会让一个人坚定信念长期不动摇,对人对物对事才会懂得付出与尽心。于是,Ron和Maria以爱为名,秉着热爱的道家文化中清净无为的态度,在这片并不算肥沃的土地扎下根来,这一扎便是十多年。他们不仅把自己的灵魂深深扎根在周师的土地,更是给周师引进着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校办(外事办)张娅丹老师告诉记者:Ron夫妇把自己在美国的好友青年教师Steve介绍到外国语学院任教,并在深夜赶往新郑机场一同接机的做法令她感动。Ron和Maria用他的敬业带动了青年教师的干劲儿,用切实的行动感动着新一批的教师不断进取。他用他的言行展现了美国人的形象,更激励着莘莘周师学子面对未来展现中国人的风采。

  学术的严谨令人尊敬,生活的幽默人欣赏,爱情的忠诚让人为之钦佩在外国语学院张博老师看来,Ron的严谨,幽默和忠诚绝对值得任何人尊敬,欣赏和钦佩。他会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业,即便学生很难理解他的执着,即便这种做法并不会带给他任何物质上回馈;他会因为与中国老师一起探讨教学方法而得到收获时而倍感欣喜,即便在深冬也能幽默地说“我的春天来了”;他会选择抛却代步工具,选择在绵绵细雨中与妻子漫步,让诗意弥漫整条回家的路;他会在课程后和妻子约在特定地点,一起相携回家,让爱洒满周师偌大的校园。

    谁说年老会使得一个人消磨了斗志?它带走的只能是俊美的容颜,却带不走一个人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恋情,一个人激情仍在,那他即便在花甲、古稀之年也有弱冠、而立的风华。如果说张老师一开始没有这么深刻的感受,但当Maria告诉她“Ron说如果不让他教书,他就会生病的!”这句话后她才真正体会到“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的真正涵义。

  谁说爱会有国界之分,Ron和Maria对学生的关爱不会因为言语和血液的不同而有一丝一毫的损减。他会因为学生需要出国推荐信而不辞辛劳地在当晚写好,第二天便转交给学生。她会因为考虑到学生出国可能面临的困难,而让自己在国外的孩子对他们多多加以照顾。张娅丹老师还提及作为外教中年龄最长的两位,Ron和Maria对待其他年轻的外教也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乡遇故人的感受使得两位老人更加珍惜。在绵绵长长的日子里,点点滴滴的感情才显弥足珍贵。

  一个人的生活需要有火的激情,也需要有水的冷静。Ron举起火把照亮生活和爱情的道路,从“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到“生死阔绰,与子成说”;他又拥抱雪水滋润教学和学术,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他们选择远离故土,坚守周师,仅敬佩二字表不尽里面的情真意切。

  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

(Ron夫妇门上的预约表)

(Maria在和学生交流)

(Ron在指导学生)

 

(Maria展示珍藏的唱片)

(Ron在英语角与学生交流)

(2012级英语专业学生郭苗接受大通社记者采访)

  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热爱老子文化的这一对异国眷侣,将这位先哲的话当做了人生信条,在周师这片热土上,就这样年复一年默默的奉献自己的力量。

  民国时期,文人骚客们最爱登门造访的是林徽因的客厅,而在周师校园里,英语爱好者最爱拜访的地方便是Ron夫妇的温馨小家。在门口张贴的预约表上,只要你写明时间,无论你是学生还是老师,Ron和Maria都会准时与你会面。他们的房间里摆满了中国风的家具和饰物,不仅不显得突兀,反而奇异的洋溢出一股对生活、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味道。

  Ron夫妇对时间精准的把握不仅仅体现在约会守时上,更是体现在了生活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在课堂上的他们或严谨渊博,或诙谐活泼,但不到下课时间,他们从不让学生们提前下课。哪怕备好的内容早已顺利讲完,他们也会别出心裁的给大家补充一些外国文化知识。他们不仅严于律己,还要求身边的同事也一样认真负责。每周二下午的英语角活动,他们也会准时参加,不论是夏雷阵阵,亦或是冬雪霏霏。

  在2012级英语专业学生郭苗的眼中,Ron的课堂已经不仅仅只是在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加学子的课外阅读量,使得原本枯燥的文学变得生动起来,使得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浓厚起来。在她的眼中Ron不仅仅只有一个教师的身份,他身上所承担的更是美国文化传播使者的责任。透过表面的消极假象,Ron夫妇理解老子真正呼吁的是进取与付出致虚极守静笃。他们为校图书馆捐赠了一个外文书库,却依旧安守淡然的在周师校园里过教书匠的平淡生活。为了人生追求,他们视外物若无物。Ron会带领学生去他所捐献的书库,使他们感受更加原汁原味的美国文化,进行更好的引导。上课期间必须开着门,是Ron上课独有的风格,原因是希望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学生能够更迅速撤离。这是他身为美国人所拥有的强烈的安全意识,这何尝不是他身为一位教师高度责任感的体现。经师易遇,人师难求。在Ron身上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专业学识,学到的更是身为教师的职业操守。没有一种力量比言传身教更能让人动容。

  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在他们眼中,周口是一个不停发展的美丽城市,因此更需要知识来做坚强后盾。为了周口的光明未来,他们在这异国他乡兢兢业业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除了认真对待自己每一节课,以及对校园英语角的全力支持,他们还热心辅导学生毕业论文和考研学生的学业。无私的奉献只因一腔热血与赤诚,累年的坚守只为人生的信仰与梦想。只有真正明白什么是热爱的人,才会如此度过自己的人生。

寄望后来者,成功报师尊

 (Ron夫妇2008年捐赠外文书库资料图片)

(我校学子在外文书库阅读书籍)

  在外国语学院领导的想法中,一位学贯中西的外籍老师在办好教学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而当这位老师恰巧同时又具备了优良的师德、极高的责任感和对中国以及其文化的热爱,那么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

  当十二年前Ron和Maria将求职的目光投向了周口师范学院,当年的外国语学院负责人抱着极大地热情审阅了他们的简历,投去了合作的橄榄枝。当千里马遇见了伯乐,恰如高山流水遇知音,奏响了一曲长久而美妙的和弦。在周师与Ron夫妇合作的十几年间,我校发生了许多喜闻乐见的美好变化,身为异乡人的Ron夫妇却始终和我校无数本地老师一样,在自己的教师岗位上不离不弃,全心全意为打造周师美丽的前景而不懈奋斗着。

  吸收一名外教宛若置换了部分新鲜的血液。在我校老师们与Ron夫妇合作了十几年的工作中,无疑我们是互相吸收彼此的长处,携手前行的。我校中籍教师从Ron夫妇身上吸收了不少西方优秀可借鉴的教学技巧,并从他们身上汲取了不少西方优秀的学术理论。从另一方面来讲,一位资深的外教相对的也会具有更宽更广的见识,在提升学生口语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帮助我校学生将目光紧密注视在发展的前沿,从而使我校学生树立更高的人生理想。

  书籍是人类精神食粮,也是人类跨域区域与时代的纯粹的精神交流。而那间外文书库的建造无疑为我们的学生拓宽了求学索识的道路。Ron说自己喜欢教师的职业,喜欢中国文化。此言不假,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证明了自己的心志所在。这体现在他对学生的谆谆教导中,体现在他们在中国坚守了十几年的岗位上,体现在那几个漂洋过海装满了知识和希望的集装箱中。为了热爱而奋斗而付出,这样的人生无疑会越发变得富有生命力。

  有一份恩情,没有天空的辽阔,却足以让我们铭记于心;有一份情感,没有大海的深沉,却叫我们不敢忘记;有一份热忱,没有高山的豪迈,却让我们潸然泪下。岁月是无情的,会将很多人物和事物打磨的失去棱角,但它又是最深情的,在不经意间,给予所有被打磨过的人物和事物最诚挚的淡然和温暖。Ron和Maria就是这样,用自己异域的热情和温润为周师抹上独特的一笔,也做到了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策划/侯捷 彭榕 编审/苏光鸿 撰稿/麻辰逸 王丽君 杨耀忻 摄影/陈铃铃 麻辰逸 叶晓云)